本院认为,义县法院作出(2002)义执字第321号民事裁定对变卖行为予以确认系在2003年5月8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07修正)实施之前,当时的法律尚未确立异议、复议审查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中正确适用修改后民事诉讼法第202条、第204条规定的通知》第一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02条的规定,提出异议或申请复议,只适用于发生在2008年4月1日后作出的执行行为;对于2008年4月1日前发生的执行行为,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可以依法提起申诉,按监督案件处理。根据该条规定,被执行人辽宁机引耙制造厂破产清算组提出撤销(2002)义执字第321号民事裁定的申请后,义县法院系依执行监督程序对该案予以审查处理,并作出(2002)义执字第321号之一执行裁定,该裁定在性质上应属于执行监督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了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可以对违法执行行为提出异议。具体而言,主要可以针对两类执行行为提出异议:一是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以物抵债、暂缓执行、中止执行、终结执行等执行措施;二是执行的顺序、期间等应当遵守的法定程序。执行法院作出的其他侵害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也属于违法执行行为的范畴。但是,并非对人民法院在执行中作出的所有行为均可以提出异议。就本案所涉的执行监督行为而言,执行监督与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执行异议等执行救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作为两种不同的纠错机制同时存在的。执行监督行为并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所规定的执行行为,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如对执行监督行为不服,不应再行通过提出执行异议的方式予以救济,否则将导致程序的循环往复。当然,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如对执行监督行为不服,仍可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129条、第130条的规定,另行通过执行监督程序予以解决。本案中,吴广占对执行监督行为提出异议,不符合执行异议案件的受理条件。
综上,义县法院(2017)辽0727执异4号执行裁定适用法律不当,应予纠正。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第一款规定,裁定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