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审理查明:
中视实业公司系国有独资公司,案发期间被告人陶小清为该公司媒资开发部经理,被告人徐志东、张伟强为媒资开发部副经理。韩某为副总经理,主管媒资开发部。
2010年,中视国际音像资料馆开展特藏预处理和常规预处理,对磁带进行整理编目,并将该两项业务交给中视实业媒资部开展。因开展这项工作需要一些老旧机型设备,中视实业公司没有这些设备,经媒资开发部建议,总经理办公会决定采用租赁设备的方式。陶小清、徐志东、张伟强共同商议由其三人成立一家公司承接中视实业设备租赁业务,共同赚取利润。三人将上述想法向韩某说明,韩某作为合同审批人,同意在今后的设备租赁过程中予以关照,并商议四人平分利润。2011年初,因徐志东、陶小清、张伟强三人设立新公司的手续未办理完毕,徐志东通过挂靠北京龙科盛达科技有限公司的方式与中视实业公司签订了两份设备租赁合同,合同总金额人民币1261700元,徐志东、张伟强出资人民币10余万元购买了开展业务需要的设备。2011年4月,徐志东的同学刘某、张伟强的同学尹某作为挂名股东成立了北京新视科广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该二人不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公司运营中产生的花销及利润分配由徐志东记录。徐志东、陶小清、张伟强又陆续出资购买了开展业务需要的设备,公司登记验资所需资金从利润中支取,韩某未出资。2011年9月至2013年,新视科广公司与中视实业公司共签订了8份设备租赁合同,合同总金额共计人民币12416240元,新视科广公司合同签字人为徐志东的妻弟康某。此期间,经徐志东、陶小清、张伟强商议,考虑到韩某是公司领导,为了保证新视科广公司与中视实业公司开展业务更加顺畅,在平分利润的基础上,每年再多给予韩某人民币15万元。三年间,韩某收到利润款人民币283万元,徐志东、陶小清、张伟强各分到利润款人民币238万元。
2014年7月8日,侦查人员在调查韩某涉嫌贪污的线索过程中,发现其妻子于某账户曾收到徐志东的大额汇款,经询问,韩某交代了本案事实。后经侦查机关电话传唤徐志东、陶小清、张伟强,上述三人均主动到侦查机关接受了询问。2016年2月23日,侦查机关通过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纪检监察部门再次通知被告人陶小清、张伟强到案接受调查,并电话通知被告人徐志东到案接受调查。次日,被告人徐志东、陶小清、张伟强主动到案接受调查,侦查机关于当日正式立案。其三人到案后均如实供述了上述犯罪事实。
在审理阶段,徐志东退缴人民币200万元、陶小清、张伟强各退缴人民币238万元。另韩某已在侦查阶段退缴人民币283万元。
针对上述指控,公诉人当庭宣读、出示了侦查机关在侦查期间依法收集和调取的下列证据:
1.被告人徐志东的供述证明:2010年收到中央电视台交给的磁带编目工作后,中视实业公司召开了一个碰头会,总经理滕某、副总经理韩某及其部门陶小清、张伟强都参加了。会上,其部门向领导汇报编目工作缺少一些老旧机型设备,经了解发现一些业务合作单位的设备不足,市场上租金也较高。会后,其和陶小清、张伟强商议成立一个公司买一些设备回来租给公司,应该能赚钱。因为韩某是其部门分管领导,工作要经常向他汇报,于是向韩某汇报四人成立公司,平分利润,韩某表示同意。2011年3月与中视实业公司签合同时,其公司还没来得及成立,其找了一家龙科盛达公司代签合同,代开发票,设备供货和维修都是其和张伟强操作的。这笔业务利润有七八十万元,全部用于购买设备。2011年下半年,新视科广公司成立,股东是其和张伟强的同学,并开始承揽中视实业公司的业务,其和张伟强起草了一份报告提交给总经理办公会,主要是新视科广公司以更优惠的价格提供设备,这样就取代了龙科盛达公司。2011年至2013年,新视科广公司和中视实业公司签订了大约1300多万元的合同,获利1000万元左右。这些利润原则上平分,但因韩某是领导,其决定每年多分给他15万元,三年一共多给了45万元。关于租赁合同和价格,其会根据网上的租赁报价和电话询价,确认新视科广公司的报价是最低的,然后撰写报告,提出与新视科广公司合作的意见,逐步交办公总监、行政总监、主管经理签字后,提交总经理办公会讨论决定从哪家单位租赁设备,基本上办公会都会通过向新视科广公司租赁设备。
2.被告人陶小清的供述证明:2010年年底,徐志东提议成立公司租赁设备给中视实业公司挣钱,其提议与韩某商议,后韩某同意,但交代价格要比外面便宜,中视实业公司得保证利润。确定从哪家公司租赁设备,由徐志东或者张伟强起草申请报告,然后由其和韩某分别在报告上签字,再经财务经理、总经理签字后上办公会讨论,总经理签字和办公会的程序基本都是程序性审查。2011至2013年间,利润均是平均分配,其分到238万元,给韩某多分了45万元。
3.被告人张伟强的供述内容与前述被告人内容一致。
4.证人韩某的证言证明:2009年开始,中视实业开始接到中央电视台的磁带编目整理工作,并从2010年开始业务量逐渐增大,公司现有设备不足以应对这些工作量,有一天上午陶小清、徐志东和张伟强到其办公室提议四人一起成立一家编目设备租赁公司,租设备给中视实业公司,其同意,并要求他们租赁设备质量和单价要比市场低。徐志东说前期原始出资由他和张伟强、陶小清出,利润平均分配。2011年左右,徐志东他们成立的新视科广公司开始承揽中视实业公司的设备租赁业务,徐志东和张伟强各出了10万元,陶小清出了三四十万,公司主要由徐志东负责管理。2011年至2013年间,徐志东他们以分红的名义通过汇款和现金给了其283万元。买设备肯定比租赁设备划算,滕总也问过哪种更划算,为了挣钱,其部门提交租设备比买设备划算的报告,并且也出过新视科广公司租赁设备单价比市场价便宜的报告。
5.证人滕某的证言证明:2006年至2010年,由于编目工作的业务量比较小,公司都是通过中央电视台协调兄弟单位借编目设备。2011年,编目业务量增大之后,公司就去市场上找租赁公司租赁设备。首先由媒资开发部通过从市场上找三四家公司比价确定一家出价最低的公司,再由韩某向其汇报,之后经过总经理办公会商议租赁业务,最后由其签字确定。
6.证人康某的证言证明:2012年到2013年,其给姐夫徐志东的公司跑腿,徐志东每个月给其2000元工资。2013年后,徐志东说不再做和中视实业公司的租赁业务,也不想再经营新视科广公司了。其打算自己成立新的公司,并接手了新视科广公司的设备,徐志东报价63万元,其也同意了,但一直没给合同款。2014年1月,广视峰科公司手续办下来后,徐志东让其报价,他拿给中视实业公司。其比较了市场价后,将报价单交给徐志东,后来陆续拿到了中视实业公司的合同,合同总金额在450万元左右,利润大概300万元。2014年夏天,徐志东从中视实业公司离职,并告诉其中视实业公司有人知道广视峰科公司是他亲戚办的,不想让其再用广视峰科公司的名义接中视实业公司的业务。其又买了一家公司,更名鲁宁永兴公司,也做中视实业公司的租赁业务,总合同金额200余万元,利润150万元左右。
7.内部审批文件证明:媒资开发部于2011年及2013年上报公司领导的文件提及购买设备和租赁设备的对比意见,均提出采用购买设备的方式不利于公司设备调整及项目需求,增加公司成本,故提出以设备租赁方式解决设备需求更为合理的意见。并提出龙科盛达公司、新视科广公司的价格低于其他公司租赁价格,建议与前述两家公司合作。
另公诉人当庭宣读、出示了证人于某、刘某、尹某、黄某的证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章程,韩某的个人简历,任免文件,劳动合同书,银行账户交易明细,编目设备租赁合同,内部审批文件,付款材料,到案经过,身份材料等证据。
经庭审质证,被告人徐志东、陶小清、张伟强及各辩护人对上述证据未提出实质异议。
庭审过程中,被告人张伟强的辩护人当庭宣读、出示了如下证据:
1.技术制作与服务协议、合作协议、设备租赁合同、服装租赁合同证明:中视实业公司在开展业务过程中,通常采取租赁设备或者其他物资的方式,而非购买。
2.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采购管理办法证明: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在购买仪器设备时必须有齐备的采购流程,故中视实业公司以租赁形式开展磁带整理工作具有合理性。
3.固定资产清单证明:中视实业公司固定资产价值。
4.中视实业公司与相关公司租赁设备的响应文件、投标文件和租赁合同证明:中视实业公司在被告人离职后仍以租赁的方式开展业务。
5.新视科广公司与武汉一家公司的设备租赁合同证明:新视科广公司对外租赁设备价格符合市场一般价格。
经庭审质证,公诉人认为上述证据对证明本案贪污事实并无关联系,无法推翻本案系贪污罪的犯罪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