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字号】:[88]商科字第22号

【时 效  性】:现行有效

【中央/地方】:中央

【发布部门】:国务院各机构/各部/商业部(已变更)

【效力级别】:中央法规/部门规章/部门规章

【实施日期】:1988/06/01

商办工业企业设备管理实施办法

商办工业企业设备管理实施办法

(1988年6月1日 〔88〕商科字第22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办法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商办工业的具体情况制定。
  第二条 各级商业、粮食厅(局)和供销社(以下简称商业行政部门和供销社),商办工业的主管部门以及商办工业企业,都应贯彻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 企业的设备管理应当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企业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生产设备的设计、购置、安装、使用及维护、检修、更新改造直至设备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不断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
  第五条 商业行政部门、供销社、主管部门要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负责对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要鼓励设备管理和检修工作的社会化、专业化协作,支持对设备管理和维修技术的科学研究和合理化建议。
  第六条 企业应积极采取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和维修技术,不断提高设备管理和维修技术现代化水平。企业设备管理的主要经济、技术考核指标,应当列入厂长(经理)任期责任目标。
          
  部门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基本职责
  第七条 全国的商办工业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由商业部科技司归口管理、部署、组织和协调。
  第八条 商业部设备管理工作的基本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商办工业设备管理的规划和规章制度;
  (二)监督检查和组织协调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
  (三)组织企业设备管理的检查、评比,推广和交流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设备维修先进技术,组织商办工业的设备检修专业化协作;
  (四)组织商办工业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第九条 商业行政部门、供销社、主管部门的基本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本地区商办工业设备管理的规划和规章制度;
  (二)负责编制本地区所属商办工业的设备更新和改造,以及重点设备大修理项目的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地区性的设备检修专业化协作,推动检修社会化、专业化;
  (三)组织本地区商办工业企业设备管理的检查评比,推广设备管理工作先进经验,为企业设备管理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工作;
  (四)组织本地区商办工业设备管理业务培训工作;
  (五)制定和完善本地区商办工业设备管理的下列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和考核制度:
  1.主要设备利用率;
  2.设备完好率;
  3.故障率、事故率;
  4.主要设备大修理计划的完成率;
  5.净产值设备维修费用;
  6.设备更新改造计划;
  7.设备固定资产创净产值率。

  第十条 国内或引进设备的选购,应根据企业技术发展规划、产量、工艺以及市场供应技术服务等需要进行选择和评价:
  (一)设备的生产率,应与长远规划的产量、品种相适应,保证设备具有较高的负荷;
  (二)设备的加工精度,应与产品的工艺要求相适应,以保证产品质量;
  (三)动能和原材料消耗少,维护费用低;
  (四)操作安全、简便、可靠,对环境无污染;
  (五)国内能成套供应,做到单机配套,机组配套,工程项目配套;
  (六)投资费用少,回收期短。
  第十一条 企业自制专用设备时,应组织设备管理、维修、使用方面的人员参加设计方案的研究和审查工作,并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做好设备的制造工作。设备制成后,经鉴定应达到产品设计技术要求,有完整的技术资料和图纸。
  第十二条 设备制造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设备的使用信息反馈制度,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可靠性强、维修性能好的先进产品,提供设备使用的技术资料,并负责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服务。
  第十三条 企业引进设备,必须经商业行政部门、供销社、主管部门组织有关单位、人员进行经济、技术论证后,按审批程序报批。设备到货后,必须及时进行安装、调试、验收工作,发现问题应在索赔期间提出索赔。引进的设备应当有维修技术资料和必要的维修配件。

  第十四条 企业应建立和健全设备的操作、使用、保养维护规程。对精密、大型、关键设备,必须实行凭“操作证”使用的制度。严格实行定人、定机和维护保养岗位责任制。
  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设备操作、使用和维护规程,严禁超负荷和违章使用。
  第十五条 企业应加强设备保养管理,实行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定人的润滑保养制度。
  第十六条 企业应按照国家发布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动力、起重、运输、仪器仪表、锅炉、压力熔器等设备定期检测、维护和预防性试验。

  第十七条 企业应根据设备的实际状况和生产的安排,编制设备检修年度计划,纳入企业年度计划,并认真按检修计划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 企业的设备检修应严格遵守检修规程,执行检修技术标准,保证检修质量,缩短检修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第十九条 企业应遵守财经制度,接受审计监督。企业提取和使用设备大修理基金,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结合大修理进行技术改造的设备,大修理费用不足时,可以从折旧基金中安排使用。
  第二十条 备件管理
  (一)设备制造企业应做到维修备件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搞好技术服务,为用户提供优质备件,并做好备品、备件的生产、配套和供应;
  (二)企业应合理储备备品配件,做好保管维护工作和设备旧件的修复利用,节约检修资金;
  (三)企业引进设备所需的备件,应积极组织试制生产。

  第二十一条 企业应根据设备技术状况和生产发展规模,编制设备改造和更新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二条 企业对重要设备的改造更新,必须在技术经济论证的基础上,并按照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技术改造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上报审批。
  第二十三条 企业设备的固定资产折旧资金,必须按照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主要用于设备的改造和更新,实行专款专用。
  第二十四条 企业对更新设备改造验收新增的价值,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办理固定资产增值手续。
  第二十五条 企业对属下列情况之一的设备,应当报废更新:
  (一)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精度、效能达不到最低工艺要求和保证产品质量的;
  (二)严重影响安全、继续使用易引起事故的;
  (三)因事故造成设备严重损坏,无法继续使用的;
  (四)未到使用年限,但因质量差,经过修理仍达不到技术性能要求的;
  (五)自制设备经生产验证或技术鉴定,达不到工艺要求的;
  (六)技术性能落后,能耗高,效率低,污染严重,经济效益差的;
  (七)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健康,进行修理、改装所需的费用超过或接近同等效能设备的重置价值的;
  (八)其它应当淘汰的。
  第二十六条 企业出租、转让或者报废设备,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企业出租、转让、报废设备所取得的收益,必须用于设备的改造和更新。
  第二十七条 企业经批准引进设备和所需的配件的试制,企业所在地商业行政部门、供销社、主管部门应组织本地区或跨地区、跨部门的有关制造企业、科研单位人员参加设计方案的研究和审查,并按照设计方案做好设备、配件的试制。设备、配件制成后,经企业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测试、鉴定后,符合产品的设计、工艺、技术性能、配件质量的,方可生产,并有完整的技术资料。
  因工艺不过关,制造难度大,批量少而又十分必要的备件,可以按国家规定申请继续进口。

  第二十八条 商业行政部门、供销社、企业主管部门应当做好商办工业设备管理的统计工作。
  企业的设备管理统计工作,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商业部制发的设备管理统计报表,定期向商业行政部门、供销社和上级主管部门报送设备管理统计分析资料。
  第二十九条 企业应建立和健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凡是精密、大型、关键设备,必须有完整的技术资料和技术图纸档案,并需定期检查设备的档案管理工作。
  第三十条 企业应加强设备固定资产折旧基金、大修理项目资金使用的管理。
  企业应制定设备检修的工时、资金、消耗及储备定额管理。
  第三十一条 企业发生设备事故时,应按照商业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商业行政部门、供销社和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如实上报。
  企业对发生的设备事故,必须查清原因,并按照事故性质严肃处理。

  第三十二条 商业行政部门、供销社应有计划地对企业分管设备管理工作的厂长(经理)或设备管理有关人员分期分批地进行设备管理业务技术培训和考核。培训和考核成绩,应作为对干部考核的内容之一。
  企业应对现有设备的使用、操作、维修专业人员采取多种形式或不同等级的技术培训和管理知识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技能。
  第三十三条 企业设备工作的负责人,一般应由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懂业务并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

  第三十四条 商业部每年召开一次部级设备管理优秀单位的评选活动,表彰、奖励先进。对评为商业部设备管理优秀单位称号的企业,由商业部发给商业部设备管理优秀单位证书。
  第三十五条 根据《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评选办法》的有关规定,商业部设备管理优秀单位评审委员会从荣获商业部设备管理优秀企业中,择优推荐参加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奖的评选。
  第三十六条 企业应根据设备管理工作的需要,定期开展评比竞赛活动,对作出显著成绩的职工和集体,应给予奖励。
  第三十七条 企业违反《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因设备管理不善、严重失修而影响生产的,商业行政部门、供销社应限期整顿,并根据情节轻重追究企业领导人或者有关责任人员的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
  第三十八条 对玩忽职守、违章指挥,违反设备操作、使用、维护、检修规程所造成经济损失和伤亡的,按部设备事故处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由商业行政部门、供销社追究企业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的经济和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商业部门、供销社的事业单位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条 本办法的规定与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规定不一致时,由省级商业行政部门、供销社同有关部门协商解决,并报商业部备案。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商业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